最简单兔笼做法?
兔笼要求造价低廉,经久耐用,便于操作管理,并符合家兔的生理要求。
设计内容包括兔笼规格、构件及总体高度等。
兔笼规格:按照家兔不同品种、类型和年龄而定,一般以家兔能在笼内自由活动为原则。
此外,兔笼的大小还取决于兔笼形式及通风状况,固定式多层兔笼比单层要大一些。
通常公兔、母兔和后备种兔,每只所需面积为0.25-0.4平方米,育肥兔为0.12-0.15平方米。
推荐标准兔笼尺寸:宽=体长×1.5,深=体长×1.3,高=体长。
兔笼构件:主要由笼壁、笼底板、承粪板和笼门等构成。
⑴笼壁:可用砖块或水泥板砌成,也可用竹片、钢丝网或铁皮等钉成。
***用砖砌或水泥预制件,必须预留承粪板和笼底板搁肩,搁肩宽度以3-5厘米为宜;***用竹、木栅条或金属板条,栅条以宽1.5-3厘米,间距1-1.5厘米为宜。
笼壁必须光滑,以防造成家兔外伤。
用竹片制作,光面向内;砖砌的,需用水泥刷平。
⑵笼底板:是兔笼最重要的部分,一般用竹片或镀锌钢丝制成。
竹片要光滑,宽2.2-2.5厘米,厚0.7-0.8厘米,竹片间距1-1.2厘米,竹片方向与笼门垂直。
用镀锌钢丝制作笼底板,焊接网眼规格为5×1.3厘米或7.5×1.3厘米,钢丝直径为1.8-2.4毫米。
笼底板要便于家兔行走,安装成可拆卸的,便于定期取下刷洗、消毒。
⑶承粪板:宜用水泥预制件,厚度为2-2.5厘米。
在多层兔笼中,上层承粪板即为下层兔笼的笼顶,为避免上层的粪尿、污水溅污下层兔笼,承粪板应向笼体前面伸出3-5厘米,后面伸出5-10厘米。
在设计、安装时还需有一定的倾斜度,前高后低,角度为15°左右,以便粪尿经板面自动落入粪沟。
⑷笼门:一般安装于多层兔笼的前面或单层兔笼的上面,可用竹片、打眼铁皮、镀锌钢丝制成。
要求启闭方便,内侧光滑,能防御兽害。
总体高度:兔笼总高度控制在2米以下,笼底板与承粪板间、底层兔笼与地面之间都应有适当的空间,以便于清洁、管理和通风透光。
通常,笼底板与承粪板之间的距离前面为15-18厘米,后面为20-25厘米,底层兔笼与地面的距离为30-35厘米。
兔笼的类型有哪些?
兔笼的类型有:平列式,重叠式,阶梯式,活动式。
平列式兔笼 兔笼均为单层,一般为竹木或镀锌冷拔钢丝制成,又可分单列活动式和双列活动式两种。主要优点是有利于饲养管理和通风换气,环境舒适,有害气体浓度较低。缺点是饲养密度较低,仅适用于饲养繁殖母兔。
重叠式兔笼 这类兔笼在长毛兔生产中使用广泛,多***用水泥预制件或砖结构组建而成,一般上下叠放2~4层笼体,层间设承粪板。主要优点是通风***光良好,占地面积小。缺点是清扫粪便困难,有害气体浓度较高。
阶梯式兔笼 这类兔笼一般由镀锌冷拔钢丝焊接而成,在组装排列时,上下层笼体完全错开,不设承粪板,粪尿直接落在粪沟内。主要优点是饲养密度较大,通风透光良好。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,手工清扫粪便困难,适于机械清粪兔场应用。
活动式兔笼 般由竹木或镀锌冷拔钢丝等轻体材料制成,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单层活动式、双联单层活动式、单层重叠式、双联重叠式和室外单间移动式等多种。
兔笼做多大的比较好?
您好,兔笼的大小应该根据兔子的品种和个体大小来确定。一般来说,兔笼的大小应该能够容纳兔子自由活动、伸展和躺卧的空间。最小的兔笼尺寸应该达到1平方米,但更大的兔笼会更适合兔子的生活。此外,兔笼还应该有足够的高度,允许兔子站立直立。同时,兔笼应该有一个安全的底部,以防止兔子逃跑或受到伤害。最好提供一个附加的活动区域,让兔子可以在笼子外面进行活动和锻炼。最重要的是,要定期清洁兔笼,保持干净和卫生。
兔笼的大小规格,应根据兔场性质、家兔品种、性别和环境条件,本着适应家兔的生物学特性,又便于管理,而且成本较低的原则设计。
兔笼过大,虽然有利于家兔的运动,但笼具成本高,笼舍利用率低,管理也不方便。
笼具过小,家兔运动不足,密度过大,不利于家兔的活动,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。
在中国,一般认为,标准兔笼的尺寸为:笼宽70厘米,笼深50厘米,笼高为40厘米。但因品种、用途不同,兔笼尺寸也不一样不同类型家兔笼单笼尺寸见表2。表2 不同类型家兔笼单笼尺寸一般而言,种兔笼适当大些,育肥笼宜小些。大型兔应大些,中小型兔应小些。毛兔宜大些,皮兔和肉兔可小些。
若以兔体长为标准,一般来说,笼宽为体长的1.5~2倍,笼深为体长的1.1~1.3倍,笼高为体长的0.8~1.2倍。现将不同类型家兔的单笼尺寸推荐如下,仅供参考。
育肥兔笼,在育肥早期宜6~8只一笼为佳。这样可基本保证同窝小兔同笼饲养,减轻断奶的应激。同时,可充分利用笼具,便于管理。但对于育肥后期没有去势的公兔,宜单笼育肥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emaixie.com/post/9060.html